戴德生离世后,「中国的属灵需要和呼求」,成为不断的挑战,在西方国家里深深震撼一些热心事主的年轻人。他们熟知爱主的代价。耶鲁大学的布顿(Borden)为了对抗回教在中国西北部的扩展,不惜远赴内地,但仍未踏足神州,已客死埃及了。与此同时,身兼工程师和音乐家的费沙(J.OFraser),为着在中国西南边境的黎族当中推展福音,不断祷告,为当地教会的增长奠下基石。1934年,年轻的史丹(John and Betty Stam)夫妇在毛泽东长征初期,壮烈殉道,揭开中国教会日后在农业合作化、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期间,受火般试炼的壮烈序幕。
然而更大的考验尚未来临。四十年代末期,共军大举南下,并取得节节胜利。正如汤菲莉(Phyllis Thompson)在她所著的《不愿撤退的中国》(China: The Reluctant Exodus)中,悲痛地描写道:1949年至1952年间,内地会每位成员均被迫离开中国,正如八十六年前戴德生在伯莱墩(Brighton)海滩一样,中国内地会各领袖聚集在英国的邦茂夫(Boumemonth),一起恳求神的引领。他们顺服神的旨意,以无比的信心,再次作出重大的决定。